从八桂壮乡穿越九万大山
直达多彩贵州
崇山峻岭成为贵南高铁
沿线的独特风景
跨越众多水系及水源保护区的
贵南高铁
途经多处生态敏感区
为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贵南高铁用自己的方式
证明了速度与美景
生态与发展的相得益彰
一道屏障守护“小鸟乐园”
贵南高铁全线最长铁路桥——澄江双线特大桥穿越都安澄江国家湿地公园和澄江河二级水源保护区。澄江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内唯一集河流、城市、农耕三种形态于一体的喀斯特湿地,现存陆生脊椎动物251种,其中鸟类160种,包括小鸦鹃、黑翅鸢、松雀鹰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0余种。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穿越湿地公园保育区,如何把声、光干扰降到最低?
为破解这一难题,铁路建设者们邀请相关专家多次深入实地进行勘察,详尽了解和掌握动物们对噪音和灯光反应特别敏感的情况。最终,专家们要求在安装声屏障的同时,加装光屏障,有效避免了高铁列车通过时对湿地内动植物造成干扰。
中国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贵南高铁项目部总工程师 苏力:
“经过科学的模拟测试,我们在澄江双线特大桥穿越澄江国家湿地公园部分和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河二级水源保护区部分共安装了长3.69公里、高约4米的声光屏障,可有效阻挡列车声光,将对保护区内鸟类的干扰降到最低。同时,我们优化设计,大幅减少了粉尘、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目前,声光屏障综合接地系统已安装完毕,标志着澄江双线特大桥声光屏障施工全部完成。据悉,声光屏障不仅能有效减少高铁运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能预防鸟类进入列车运行范围,避免鸟类与列车发生碰撞,实现运输生产与鸟类安全“双赢”。
科学架桥守护“地球之肾”
前不久,一场雨后,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国家湿地公园云雾缭绕、水碧天蓝。澄江河底,清晰可见的海菜花在急流下茁壮成长,远远望去,一朵朵小花散落在平静的水面上,仿佛满天星。全长15.5公里的澄江双线特大桥7次跨越澄江,给铁路建设者带来了非常大的施工困难。
中国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贵南高铁项目部节段拼装梁技术负责人 周鹏飞:
“如果使用常规的简支箱梁架设,桥梁下部结构工程量大,势必会对保护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海菜花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水生药用植物,也是国家重点三级保护野生植物,对水质要求极高,必须生长在无污染的流水中。生长环境一旦受到污染,海菜花就会枯萎死亡。
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云桂铁路广西有限责任公司和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方案,在大桥跨越澄江国家湿地保护区的2.5公里范围内设置节段拼装梁46榀,最大跨度56米,相比常规简支梁仅有30米的跨度,可以有效减少桥墩数量。
与传统简支箱梁成榀整体浇筑不同的是,每榀节段拼装梁由13节重168吨的节段梁组成。这些节段梁先在移动支架造桥机上进行整孔组拼,再采用环保的桥梁专用环氧黏结剂将接缝部分黏合加固,最后进行整体落梁架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无需修建专门的运梁通道、方便长距离运输等特
采用这一工艺后,澄江双线特大桥较原设计方案减少桥墩34个、节省占地约2000平方米,有效保护了周边湿地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留下“金山银山”
作为一条穿越环境保护地带的高速铁路,贵南高铁从2017年全线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彰显出了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温度。
云桂铁路广西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 王先龙:
“高铁施工极为复杂,噪声、震动、粉尘等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都必须提前考虑并制订相应方案,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保护沿线的绿水青山。”
铁路建设者采取远离河道的线路优化以及桥型优化等方式,减少占用湿地公园内河流和河滩地等核心景观区域;施工废料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弃渣干化后运至弃渣场妥善处置;废水通过沉淀池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避免对澄江河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针对贵南高铁广西段正线112座桥梁且多数桥梁处于喀斯特岩溶发育地区、两次穿越环江及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河二级水源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高铁建设者们累计增加2700万元工程预算,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采用先进工艺、资源再生利用,共减少桥墩46个;设置污水处理池65座、声光屏障94处,最大限度减少工程主体以及施工污水、粉尘、噪声对周边环境、动植物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贵南高铁沿线栽种了许多绿色植物,打造出了多个高铁生态景观。正因为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贵南高铁方能纵情“穿越”八桂山水。